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,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作、生活。与此同时,农村的人口逐年减少,一些地方的农村居住环境越来越糟糕,典型的情景就是排泄物、生活污水等未经处理,直接排入河沟,不但破坏了景观,也给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埋下隐患。所以,农村污水治理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。
目前,我国仍有约6亿人住在农村,农村地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%以上,这就意味着,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情况,将直接影响我国整体人居环境的水平。
针对“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,在这个大背景下,当前我国的农村污水应该如何处理?”
夏青研究员认为:“所谓农村污水,一共分成三类,第一类是农家的生活用水;第二类是水产养殖,水产养殖一年有两次放水;第三类是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水。
这三类的共同特点是 必须从污染源头解决,不能像城市那样从尾端解决。农村治污决不能走城市集中处理的老路,必须代之以分散处理、分散利用,就地资源化、能源化的新路。

其主要理由如下:
第一,农村村庄分散,农户分散,不适合像城市这样修大型污水管网连接起来集中治理,必须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治理方式。
第二,不同农村的水量多少都不同,有的村庄可能有一百户,有的村庄三户五户,基于这种情况,必须采用分散的、从源头治理的方式。
第三,农村的排水去向决定了选用哪种治理技术,排出去的水要达到什么标准,这对技术的要求不一样。”
在污水处理设施的实际建设和运行中,有很多因素限制、影响、决定了技术的选择,污水治理不能一刀切,应该因地制宜,结合实际情况选出最优方案,既要实用、适用,还要经济实惠。
农村的污水处理不仅要从源头着手,还要考虑污水去向。污水的源头和去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?
第一、我们从源头把水分成了绿水、蓝水、黄水、黑水、灰水。绿水是指从天空降下来的液态水;蓝水是存在天空中的蓝天白云中间的气态水,没有降下来的;黄水指尿液;黑水是指粪便;灰水是指洗衣服等用的水。因为农村不适合修建大规模污水输送管网,我们必须把黄水、黑水和灰水这三种水从源头分开,再根据分类采用不同的治理方法:灰水可以排放到土地里渗透、蒸发;黄水在农村晒两三天后可以排进农田或菜地;黑水可以当肥料。
第二、必须从源头考虑到污水的分类治理方式是不同的。
第三、既然水的去向不同,那处理好的水只要达到其相应的排放标准即可。
所以,治理污水要想省钱有效,不仅要结合污水去向,还要结合污水源头分类。污水去向不同,其相应的水质要求也不同,只要达标即可排放。
第一、农村污水治理的难点在于,治理思路、理念先要正确,在思路正确的基础上,农村污水治理在考虑无害化的同时,一定要考虑资源化和能源化。
第二、在选技术方案治理污水的时候,必须突出农村用水,因为农村在建污水处理工程后,在运营阶段可能会遇到运行费不足的难题,这就要求我们把经济因素作为最重要因素的考虑。当然,也有很多地方只考虑经济因素,只选择最便宜的方案,不考虑资源化,这也不符合农村的需求。
第三,农村污水处理并不是等级越高越好,要根据用途选择指标,别追求太高的标准。如果污水处理后的去向是补给地表水,那水质达到地表水的标准就足够了。
第四,农村污水的治理工作不能只考虑农村污水,农村垃圾、化肥农药的利用等因素也要统筹考虑。
所以,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一定要考虑污水的最终去向,不能盲目一刀切,盲目追求达到最高标准。
2015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“厕所革命”批示,要求从小处着眼,从实处着手。厕所,从旅游系统开始率先改建。不久后,“厕所革命”也推进到农村领域。
针对“厕所革命”,提出了三点看法:“厕所革命一要人性化;二要无害化;三要资源化。”人性化和无害化是指公共厕所的舒适度提高,为大家提供更好的卫生条件,旅游景区内的公共厕所更加便利,同时具备景观特色。
“厕所革命”前景无限,未来还要争取实现资源化,“如果农村的粪尿源分离,黄、灰、黑水单独收集进行资源化处理,只有生活污水进入下水道,那就可以降低污水处理的难度。家家户户都可以有厕所,不需要出门找公厕,厕所具备节水、节能、易清洗的功能,特别是黄、灰、黑水都找到资源化的出路。我们将厕所中的资源实现再利用,把有机质制成肥料,氮、磷等营养物回收,再利用粪便进行能源化处理,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能量……”
从农村开始的厕所革命将实现从农村包围城市,改变城市粪尿处置和城市下水道的建设,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运行,那将是本世纪城市变革的大事。
资源化的“厕所革命”和下水道变革才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污水治本之道,才有可能实现污水处理厂绿色、低碳、循环的目标。
试想一下,如果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将不包括黑水和黄水;主要污染物将变为商品肥进入农田;农村不再用化学肥料,确保城市的食品和饮水安全;城市下水道也不再输送粪尿营养物,城市工业文明回归农业生态文明,这将给人民群众带来多大的实惠。”
许多发达国家在生活污水治理上有较充足的资金保障。反观我国很多省份,至今在农村污水处理上仍然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。
除了资金困难,我国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没有持之以恒地对技术不断优化,并降低经济成本。
第一、我们缺少技术目标优化。我国最大的问题是多个地方选择同一种技术,搞一刀切,没有根据不同地区实际需求选用最优方案,没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目标。
第二、我们缺少经济优化。没有根据要达到的目标优选最经济的方案,所谓经济目标就是要综合各个因素,确定哪个方案最经济。”
在许多村庄,青壮年村民长年累月外出打工,只在重要节假日或农忙时回家,这就造成很多农村在节假日期间污水量猛增,污水量波动大,针对固定出水量设计的很多污水处理装置严重不适用。
第三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往往非常小,数量多而且高度分散,很难为它们配备足够数量的专业运维人员,很多污水处理工程最后成了“晒太阳工程”,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。那么,什么技术比较适合我国农村呢?夏研究员沉思了一下,慢慢说道:“农村不能选择与城市同样的污水处理方法。农村污水是分散处理的,不能统一修管网,所以还是必须选无人看管的技术。
夏青研究员总结道,要打赢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,得做好以下四点:
1. 因地制宜,实事求是,做好规划编制,合理选择技术模式。
2. 配合好农业农村等部门牵头的改厕工作,在方案编制、技术模式选择、设施建设和维护、排放标准制定等方面做好衔接。
3. 强化技术指导,指导各地加快编制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,做好示范引导,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,加快完善运维体系。
4. 治理黑臭水体,按“摸清底数.试点示范.全面完成”三个阶段有序推进。